用爱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
每年的5月20日至6月20日是“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这项主题活动从2012年起,面向全社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2024年宣传月的主题是“守护育幼底线,成就美好童年”。
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是幸福人生的开始。但我们能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童年是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始终求索的问题。就在5月初,包钢幼教处的“我伴春天共成长”农耕文化亲子活动似乎给出了答案——当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在梅林花海撒下向日葵的花种,在阳光智能温室馆种下一株菜苗,在套马沟村史馆回味80年代的农村气息,在自助餐厅进餐体验农家绿色餐食、践行空盘行动少取不剩饭时,孩子们的奔跑和笑声感染了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从事幼儿学前教育20多年的包钢幼教处处长蔡彦萍说,“我们的使命是用爱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并和她的幼教同仁们坚守初心,坚持用高品质的保育教育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
很多孩子记得《丑小鸭》《黑猫警长》《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的梦》《看!我的中国节》《藏在苹果里的秘密》等由幼儿园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表演的大型儿童音乐剧,孩子们在观看童话剧的过程中看到了真善美,在排演童话剧的过程中学到了团结友爱和勇敢。从2013年第一部《丑小鸭》开始, 每年观看包钢幼教处音乐童话剧成为“六一”儿童节的盛典,也成为参演孩子们难忘的童年记忆。其中《丑小鸭》《看!我的中国节》《藏在苹果里的秘密》三部剧获包头市文艺振兴奖,《藏在苹果里的秘密》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现任包钢幼教处教研中心主任张莉就是这些音乐剧的创作者。今年1月份,幼教处专门成立了教研中心,用专业的力量做专业的事情,实现教育质量更专、更精、更深。目前,张莉带领团队正在研究自治区级教研课题——《幼儿园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案研究》。
“孩子上幼儿园不就是玩吗?谁还不会玩儿呀?”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但对于张莉这样幼儿教育工作者而言,幼儿园生活虽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是,“让孩子们玩什么和怎么玩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实现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正是她们始终在研究探讨的课题——“寓教于乐”从来不是简单的玩儿。
目前,全国幼儿园自主游戏盛行,但幼儿园游戏不仅仅只有幼儿自主的游戏,而应该是自然属性和教育属性并存的游戏综合体,大概分为两类,一种是以教育目标为导向的课程游戏,基于对幼儿发展需要的观察,教师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提供多元适宜的材料,适时介入、有效支持幼儿获得学习与发展;另一种就是以幼儿兴趣为导向的自主游戏,孩子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都由幼儿来做主,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跟随幼儿,捕捉幼儿的兴趣点,灵活调整教育行为。“这两类游戏是并行且交织在一起的,有的时候从课程游戏发起,玩着玩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又拓展了思路,创新了游戏玩法,自然过渡到自主游戏;有的时候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倾听,识别出有意义的学习,从而推动幼儿游戏水平的向前发展。”张莉说,“比如,《停车场》的课程游戏,孩子们要把车辆停放在与车牌号码相对应的车位中,需要运用按规律排序、数物对应等学习经验。孩子们会自然迁移“停车场”的课程游戏经验,在建构游戏活动中,不再满足于往日单纯的搭建活动,如何搭建立体停车场,设计车位、进出路线等一系列自主游戏生发而出,不仅搭建出了符合生活实际的多层停车场,而且在车辆的停放过程中自行设计游戏规则,互相创设问题,其中蕴含了加和减、按规律排序、对应、分类等生活中数学的信息。总之,无论哪一类游戏,只要教师肯赋能赋权幼儿,以让幼儿获得新经验为目的鼓励支持幼儿反复探究、尝试与调整,最终实现游戏和经验的同步进阶、深化与拓展。”
在师幼的积极互动中,包钢幼教处每个幼儿园每个月都会开发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新游戏,而教研中心也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一个月要“下沉式蹲点”三所幼儿园,在孩子们的游戏中“研磨”游戏,力求寓教于乐,也寓乐于教。现在包钢幼教处已经设计了近300个游戏方案,其中诸多精品。
早在2012年,包钢幼教处就启动“生活即教育”课程改革。“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即孩子的一日生活皆课程,对孩子最有效的教育就是来自他们的日常活动。近几年,包钢幼教处持续深化“生活即教育”课程改革和家园共育,并从中衍生出十大立项活动:9月份小社会,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让新入园或升班孩子们喜欢并适应集体生活;10月份小巧手,各年龄段幼儿开动脑筋,通过手工、拼搭、制作等精细化动作,为国庆送祝福;11月份小实验,天气转冷,提供好玩有趣的科探类游戏材料满足孩子的室内活动需求;12月份小剧场,小朋友们自行选择剧本和角色、自创情境、自主排练童话剧迎接新年的到来;1月份小玩家,充分挖掘幼儿园室内各处环境为幼儿提供游戏支持,实现跨年龄段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3月份小能人,经过一个寒假和春节,有的幼儿行为习惯会有反弹,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促进幼儿各项能力的发展;4月份小卫士,春暖花开,孩子们要春游植绿护绿;5月份小赛场,天气暖和,增加幼儿户外活动量,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6月份小舞台,我的节日我做主,小朋友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庆祝节日;7月份我成长,有的小朋友要离开幼儿园成为小学生了,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个毕业季。全年十大立项活动遵循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勾画出幼儿的成长轨迹,每个月都能立体化呈现孩子进步和改变。
2019年,包钢幼教处引进清华大学“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实践课程”,通过好苹果和坏苹果,帮助小朋友知道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如何留下好习惯、扔掉坏习惯。该课程在包钢幼教处所属幼儿园全面实施,10330名幼儿百分百实现向好转变,235名专任教师百分百专业提升,得到家长百分百认同。因课程实践效果突出,受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委托,包钢幼教处主持开展了《新时代民族地区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体制机制建设与研究》《实施人文素养家园共育共治破解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难题的研究与探讨》2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于2019—2023年分别向四川、湖南、山西、广州、新疆等地输出,为全国教育扶贫贡献力量,扩大了包钢幼教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将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向全国各地。
幼儿园不仅是3-6岁孩子的学前教育阶段,更是未来一个社会人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兴趣、思维、能力等良好品质的奠基时期,“优质的学前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共同维护和支持。”蔡彦萍表示,从70年前伴随包钢成立的一个幼儿园发展到今天的15个幼儿园和3个合作幼儿园,包钢幼教处以6000多名在园幼儿、900多名教职员工的体量占到昆区学前教育规模的60%,在园幼儿数量占包头市公办幼儿园人数的20%,所属的15所幼儿园全部是自治区示范幼儿园,并树立起“包钢幼教出品必是精品”的幼教品牌,展现了包钢幼教处70年积累的办学实力和质量,因为她们始终坚守,用爱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